读完别科需要参加留考,因为没有eju成绩,没有办法申请好的学校的校内考。
别科就是上日语的,别科读完当然可以升别的大学,不会限制你出愿的大学的。
站在升学的角度来说,别科和语言学校的功能是一样的,只是去日本升学的一个途径。
而这两种途径是没有哪一种更能帮助你考取一所好学校。个人觉得题主可以关心一下如何通过eju考试,如何考校内考,如何把在国内的时间利用起来开始学习。
从申请难度和费用上来说,语言学校比别科好点,别的没太大的区别~
江户川乱步,原名平井太郎,日本著名***家,1916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在求学期间当过印刷厂徒工、图书馆管理员,酷爱写***。1923年发表处女作《两分铜币》获《新青年》杂志青睐,一炮打响。此后从事******与科幻***的创作,是日本推理"本格派"的创始人。代表作为《D坡***案》、《心理测试》、《黄金***面人》、《侍人幻戏》、《透明怪人》、《月亮手套》等,笔下的***明智小五郎成为日本妇孺皆知的英雄。1954年开始设立“江户川乱步奖”以奖励出色的推理***作品。
江户川乱步,原名平井太郎,日本著名***家,1916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在求学期间当过印刷厂徒工、图书馆管理员,酷爱写***。1923年发表处女作《两分铜币》获《新青年》杂志青睐,一炮打响。此后从事******与科幻***的创作,是日本推理本格派的创始人。代表作为《D坡***案》、《心理测试》、《黄金***面人》、《侍人幻戏》、《透明怪人》、《月亮手套》等,笔下的***明智小五郎成为日本妇孺皆知的英雄。1954年开始设立“江户川乱步奖”以奖励出色的推理***作品
我姐姐是这个学校这个专业的,日语学院的老师都是外教,当然中国人也有的,学院底下有独立的日语图书馆,听她说书都是早稻田大学捐的,据说工商的日语专业在全国排名都是很靠前的
有这么一条道理,就是高层提倡什么,往往代表这个国家正缺少什么——因为如果不缺少,就完全没有提倡的必要。笔者还记得小时候,家乡领导总在强调“菜篮子”工程,放在今天是绝对不会了。所以,反复强调“骑射国语,乃满洲之根本,旗人之要务”的乾隆,面对的一定是一个“骑射国语”衰落的局面。其实,国语(即满语)也好,骑射也好,都是实用的技能。实用技能的衰退,并不在技能自身,而与当时的时代背景脱不开关系。这个背景,就在于旗人教育的缺失。
一是“考”“教”分离。尽管雍正、乾隆二朝反复以骑射国语的掌握程度作为任用满族官吏的限定条件,但这只是提倡“考试”,不是普及“教育”。这导致很多晋升无望、无心官场的旗人更加理直气壮地抛弃“骑射国语”。
二是满语教学的跑偏。雍正年间的满语教材《清文启蒙》,已经开始用汉字标注满语发音。考虑到作者再三强调是“启蒙教材”,说明当时学习满语的旗人至少会说汉语,甚至大多以汉语为母语,才会这样教学。
粗一看,不失为一个明智的做法。但事实上,利用汉语去学满语,相当于在告诉旗人“你得先会汉语才能学会满语”,把满语推到了更加危险的境地。果不其然,到了嘉庆年间的《庸言知旨》中,老旗人甚至要先跟年轻人强调满族跟其他民族一样是有自己的语言的,防止年轻人把满语的概念都忘掉。成书于雍正八年(1730年)的《清文启蒙》,能够看到满文字头的发音都用汉字作了拟音标注三是火器的大规模普及,使得骑射教育变得“多余”。与一般人“火器在清朝衰退”的观念不同,火器在清朝实际上是普及开了的。乾隆征讨准噶尔之时,仅鸟枪兵就占军队人数60%。在面对准噶尔、大小金川这样的对手时,火器的效果十分显著,进一步挤压了骑射的生存空间。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民族历史教育的缺失。在没有国民教育的时代,民族历史、民族记忆在普通人当中传承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明清以后,平民教育更多地是为考试服务的。
要知道,即便是像汉族这样人口众多、具备独特的史官文化传统的民族中,没有受过专门的历史教育的普通民众的民族记忆也基本来自于“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等诸多说书段子。吕思勉先生在《三国史话》里曾写到:“我在学校中教授历史多年,当学校招考新生以及近年来会考时看过的历史试卷不少。有些成绩低劣的,真‘不知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然而问及三国史事,却很少荒谬绝伦的。” 满汉合璧《三国演义》,正文前有贴心的人名索引那到了旗人身上,局面就更加岌岌可危。如果只是断层、空白,那还好说,毕竟正史摆在那里,如果有心,是可以重新捡起来的;但听着三国隋唐长大的年轻旗人,已经逐步汉化,对自己民族的历史知识已经丧失了解的动力了。《庸言知旨》里有不知道长白山在哪的,《百二老人语录》里有不知道黑龙江、吉林、盛京三地是干嘛的,更有甚者,以为爱新觉罗本姓赵的——面对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年轻旗人,“赵弘历”恐怕是压力山大的。
参考文献:1.(清)宜兴,《庸言知旨》,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藏 2.(清)松筠,《百二老人语录》,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藏 3.(清)穆齐贤著,赵令志、关康译,《闲窗录梦译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4.(清)长白,舞格,寿平,《清文启蒙》,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藏谢邀请。这个在史料上就有时代背景,记载于《啸亭杂录》的《不忘本》篇。
乾隆时代,已经是清军已经入关百年,清贵族们已经“多以骄逸自安,罔有学习勚弓马者”,就是指清朝贵族已经腐化而安于享受,而乾隆希望扭转这个局面,希望能恢复“弯强善射,国语纯熟”的局面。所谓“纯皇习知其弊,力为矫革。凡有射不中法者,立加斥责,或命为羽林诸贱役以辱之”。乾隆还说过:“周家以稼穑开基,我国家以弧矢定天下,又何可一日废武?”所以,乾隆是针对满族腐化,失去了尚武精神才开始这样的举措。
这个举措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故一时勋旧子弟莫不熟习弓马”,一些勋旧子弟甚至在疆场上征战,“金川、台匪之役,如明将军亮、奎将军林皆以椒房世臣用命疆场”,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满族腐化安于享乐的趋势。
有网友问:提倡“骑射国语”的乾隆面临着怎样的时代背景?在乾隆时期,特别是乾隆中期开始,清军的白刃战能力下滑非常严重。在大小金川战役,60%以上的清军都是火器手。
打仗就靠各种大炮鸟枪连环叠阵轰打,一旦进入近战,就战斗力立刻进行尴尬状态。甚至还发生了十几个夷人持刀从山头冲下来,3000名清军争先后撤的盛况。不仅仅是绿营如此,八旗军也越来越依赖火器。
比如在顺治时期,杭州驻防八旗拥有2.2万匹战马,到了雍正9年就只有1900匹战马,到了道光初年,只剩下了320匹战马完全丧失了机动作战能力,毕竟在18世纪,骑兵还是非常重要的战斗力量。
以骑射见长的绥远驻防八旗,满蒙八旗3200人,其中还是蒙古八旗居多。但是在武器上也有960多只赞巴拉特鸟枪,206门子母炮,长矛就剩下了200杆,基本完全变成了火器军。
就以上看到,杭州驻防八旗战马减少了起码90%以上。最具战斗力的绥远八旗军,具备白刃战能力的人,在纸面上只有十六分之一,全军打仗就靠火器轰打,这在18世纪肯定是行不通的,在哪个时代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白刃战,骑兵战能力。
这也就是乾隆一直强调骑射的基础,野外训练骑射实际上就是训练艰苦耐劳,近战格斗,骑兵技战术。只是八旗绿营都希望可以过得更加舒服,到营区训练场放几枪多省事,谁愿意天天在宿营野外,训练弓马骑射呢?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rrdrr.com/post/4524.html